是的,宇航员在太空站里也要“跑步”!在失重环境下使用跑步机是保持肌肉和骨骼健康的关键措施之一。失重环境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非常大,主要涉及肌肉和骨骼系统:
肌肉萎缩:
- 原因: 在地球上,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对抗重力。站立、行走、甚至只是坐着,我们的肌肉(尤其是抗重力肌群,如腿部、背部和颈部肌肉)都在进行微小的收缩以维持姿势。这种持续的负荷刺激对于维持肌肉质量和力量至关重要。
- 在太空: 失重状态下,身体不再需要对抗重力。肌肉失去了主要的日常负荷刺激,会迅速感知到“不需要那么多力量了”。结果就是身体开始分解肌肉蛋白质,导致肌肉萎缩(体积减小)和力量下降,尤其是下肢和核心肌群。
骨质流失(太空骨质疏松):
- 原因: 骨骼是一种动态组织,不断地进行着骨形成和骨吸收(分解)。负重活动(如行走、跑步、跳跃)对骨骼施加的机械应力是刺激骨形成、维持骨密度的最关键因素。
- 在太空: 失重状态下,骨骼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机械负荷刺激。骨细胞感知到“不再需要强壮的骨骼来支撑身体”,于是骨吸收过程大大超过骨形成过程。这导致骨密度显著下降,速度非常快(每月可达1%-2%,相当于地球上老年人一年的流失量),尤其是承重骨(如腰椎、骨盆、股骨、跟骨)。骨骼变得脆弱,骨折风险大大增加,返回地球后恢复期漫长。
如何对抗这些影响?核心策略:模拟重力负荷和施加阻力
太空健身设备就是为了在失重环境下,人为地给身体施加类似地球上的负荷和阻力,最大限度地减缓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。主要设备包括:
太空跑步机:
- 目的: 主要针对心血管健康、下肢肌肉刺激和模拟负重。
- 如何在失重下“跑步”?
- 束缚系统: 宇航员必须穿上带有肩带和/或腰带的特殊背带装置。
- 施加向下力: 这个背带通过弹性束带连接到跑步机两侧或后方的固定点上。调整束带的张力,可以将宇航员“拉”向跑步机表面,模拟一部分体重(通常设定在相当于地球体重的50%-80%左右)。
- “跑步”动作: 宇航员像在地球上一样迈步,但由于束带的拉力,他们的脚可以接触到跑带并施加蹬踏力,从而给下肢骨骼和肌肉施加负荷。跑带本身也会转动。
- 隔振系统: 跑步机本身安装在特殊的隔振系统上,防止宇航员跑步产生的振动传递到空间站结构,干扰精密实验仪器。
- 效果: 有效维持心血管功能,刺激下肢肌肉(尤其是小腿、大腿、臀部),并通过模拟负重对下肢骨骼(股骨、胫骨、跟骨等)施加应力,有助于减缓骨质流失。
太空自行车:
- 目的: 主要针对心血管健康、下肢肌肉耐力。
- 设备: 类似于动感单车。宇航员坐在或固定在座椅上,脚踩踏板。有些设计可以让宇航员在“卧姿”下骑行。
- 阻力: 通过电磁或摩擦装置提供可调节的阻力,模拟不同强度的骑行。
- 效果: 高效的心血管锻炼,对下肢肌肉进行耐力训练。对骨骼的刺激相对跑步机较弱。
高级抗阻训练器:
- 目的: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,专门针对全身主要肌肉群的力量训练和骨骼负荷。
- 原理: 在地球上,我们通过举起哑铃、杠铃或使用器械的配重块来提供阻力。在太空中无法使用配重块(它们会飘起来)。
- 解决方案: 使用真空缸和飞轮组合或阻力带系统。
- ARED: 国际空间站使用的是高级抗阻训练器。它利用两个真空缸内的活塞拉动缆线。宇航员拉动缆线时,需要克服真空缸内活塞运动产生的恒定阻力(类似于举起恒定的重量)。可以模拟深蹲、卧推、划船等多种力量训练动作。
- 阻力带: 一些设备也使用高强度弹性阻力带提供可变阻力。
- 效果: 这是对抗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通过大负荷、低次数的训练,强烈刺激肌肉和骨骼,最大限度地维持甚至增加肌肉力量,并减缓骨密度下降。它尤其能锻炼到上肢、核心和背部肌肉。
综合健康管理
除了高强度的运动,宇航员的健康管理还包括:
- 严格的锻炼计划: 宇航员每天必须花费大约2小时进行锻炼(跑步/骑车 + 力量训练),每周6-7天。计划由地面专家制定并监控。
- 营养: 精心设计的太空食谱,确保摄入足够的热量、蛋白质(维持肌肉)、钙和维生素D(维持骨骼)。营养师密切监控。
- 药物: 有时会使用双膦酸盐等药物来帮助减缓骨质流失。
- 返回后康复: 返回地球后,宇航员需要经历漫长的康复训练,在重力环境下逐步恢复肌肉力量和骨密度。
总结:
在失重环境下,跑步机、自行车和高级抗阻训练器等设备,通过束缚系统、弹性束带、真空阻力或电磁阻力等技术,人为地模拟地球上的重力负荷和阻力。宇航员每天进行数小时的高强度、针对性锻炼,结合科学的营养和可能的药物辅助,才能最大限度地对抗失重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质流失(太空骨质疏松),保护他们的肌肉骨骼健康,确保他们能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地球。这些锻炼是太空任务中不可或缺的“生存”技能。